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纳米标准战——中国首战告捷

来源:bob游戏平台    发布时间:2024-03-02 18:46:06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2004年前8个月的SCI论文数据库的检索,给出了纳米技术高度关键领域研究论文最多的20个国家或地区排名,中国 以3621篇论文的成绩高居排名榜榜首。其纳米技术高度关键领域的论文数,比排在第二位的美国高出14%。在排名前6位的国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论文总数(7894篇)比美国、德国和法国等三个西方国家的论文总数(6587篇)多20%。并且在纳米材料制备和合成方法等领域也领先于世界水平。这一些数据表明,我国在纳米看见的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接近世界水平,但是如果咱们不可以在世界纳米标准制定上抢占一席之地,结果只能重演我国其它一些行业在世界产业化分工中“在下游喝汤”的被动局面。据估计,到2010年,全球纳米产业市场将达 15000亿美元规模,因此有人说“输掉了纳米,就输掉了未来”。

  美国标准研究院早已展开对纳米标准的研究和制订,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日本则由通产省、文部科学省牵头,由各行业协会具体负责,制订纳米科研和产业的各项标准;欧盟各国在纳米基础科学的研究上实力丰沛雄厚,制订标准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宣布成立纳米技术标准小组(ANSI-NSP),这是一个负责纳米技术领域标准开发的新联络组织。ANSI-NSP对所有兴趣团体开放。ANSI已呼吁从事纳米研发技术或熟悉纳米技术的组织和个人考虑加入该组织及其筹划指导委员会的机会。该组织于2004年9月29到30日在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召开首次工作会议,制定命名法则和术语。

  正当一些纳米研究大国加紧通过制定纳米标准而抢占未来行业市场时,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其它国家的《纳米产品及技术标准》抢先问世,并上升为国际标准,届时中国纳米产业界陷入“在别人划定的圈子中跳舞”的尴尬,2001年我国也最终加入了这场激烈的争夺战,开始着手制定自己的第一个《纳米产品及技术标准》。这是一个关于纳米粉体材料及其相关检测技术的标准,该标准由中科院纳米科技中心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主持制定,标准将对鉴定纳米粉体材料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作出详细而统一的规定。由此入手,未来我国将制定出一揽子覆盖整个纳米科研和产业界的普遍标准。

  为了在未来高技术产业化方面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实施“人才、专利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在标准化方面,国务院科教领导小组批准了“十五”期间重大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该专项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纳米产品及技术标准是其中重要一项。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北京时间2005年2月28日正式对外发布七项纳米标准,并于4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这七项标准包括《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纳米镍粉》、《纳米氧化锌》等两项检测的新方法标准和四项产品质量标准。这首批七项纳米技术标准的批准实施,使我国抢在世界之先发布纳米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成为事实,奠定了我国在纳米技术和标准方面领跑的地位,避免了“在别人划定的圈子中跳舞”的尴尬,也同时使中国的技术和产品质量标准有可能变成全球标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我国纳米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我国技术标准的一个新的起点。纳米产品及技术标准的发布,使我国在纳米产业方面掌握了主动,对于实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备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任红轩 冯柏林)推荐4

  ①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中国粉体网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粉体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明确来源:中国粉体网。违者本网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标注明确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别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注重以应用、以产品为导向的固态电池开发研究——专访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赵昌泰教授

  注重以应用、以产品为导向的固态电池开发研究——专访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赵昌泰教授

  全球MLCC领先企业村田制作所(murata)宣布推出全球首个用于废弃净化处理的陶瓷催化剂材料。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已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抓手,国家正在全力推进风电、光伏、新能源等产业走出去,全面参与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战略。

  2024年,虽产能增速放缓,需求呈现继续增加趋势,供需关系较2023年有缓和预期。但鉴于光伏玻璃在产产能基数较大,且仍有增量,总的来看,供过于求现状暂时难以彻底

最新文章
  • 首页
  • 产品中心
  • 联系我们
  • 电话